【探秘】 “你們平時吃的飲料、面包、餅干、咖啡等食品里有我們的產品,你們吃的雞、鴨、豬、牛、羊等肉里三四口中就會有一口含有我們的產品。”浙大化學系教授李浩然講的這個產品是指通過“綠色”合成后的維生素E、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β-胡蘿卜素、蝦青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和類胡蘿卜素。
事實上,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品里基本上都含有這些維生素添加劑,在養殖雞、鴨、牛、羊等所需要的飼料中,這些維生素添加劑也是必不可少的。維生素E、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β-胡蘿卜素、蝦青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和類胡蘿卜素,被廣泛應用于飼料添加劑和食品添加劑等領域。
在上世紀90年代初,由于技術和原料的原因,維生素E的年產量僅有200噸,維生素A不足世界產量的千分之二,β-胡蘿卜素、蝦青素則完全是空白。
浙江大學化學系李浩然與化工系陳志榮研究團隊,與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長達16年的產學研合作研究,針對這4個產品的結構特點,發明了維生素E、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β-胡蘿卜素、蝦青素的一個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合成新工藝。同時,還發明了適應不同反應要求的過程強化技術和裝備,解決了4個產品不能規模生產、成本高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。
“上世紀90年代,都是分別用不同的原料來進行生產,大規模進行生產時產生了很多廢物。我們現在的新工藝就是利用‘綠色化學’方法,讓原料之間相互利用邊角料。” 李浩然把化工產品生產比作裁衣服,如果只用一塊布來裁不同的衣服的話,會有很多邊角料,但如果把四個不同的服裝用一塊布來剪裁的話,可以相互利用各自的邊角料,使浪費達到小。“我們以前生產維生素E的時候,都是另外用三甲酚為開始的原料,現在可以用蝦青素的中間體來生產維生素E,在世界上實現了這個產品的工業化過程。”